175次
2025-11-11
在化妝品美白功效的科學驗證體系中,黑色素含量(MI值)與膚色L值是不可或缺的核心量化指標——前者直接反映皮膚黑素細胞的活性與色素沉積程度,后者直觀體現膚色明亮度的提升效果,二者共同構成美白功效“去黑”與“提亮”的雙重數據支撐。化妝品美白功效測試中,這兩個指標的檢測方法是否科學、數據是否精準,直接決定了美白宣稱的可信度。

化妝品美白功效測試核心指標
(1)、黑色素含量(MI值)檢測:
利用黑色素對特定波長光線(通常400-450nm紫外線)的吸收特性,儀器發射光線穿透皮膚表層,通過接收反射光強度計算黑色素相對含量,結果以黑色素指數(MI)表示。
操作流程:
開啟儀器預熱10分鐘,校準至標準狀態。
將儀器探頭垂直按壓在標記測試點,避免傾斜或用力擠壓皮膚。
每個測試點連續檢測3次,每次間隔5秒,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作為該部位MI值。
對比使用產品前后(如美白測試的基線期、2周、4周、8周)的MI值變化,計算黑素減少率。
結果判定:
MI值越低,代表皮膚黑色素含量越少。
美白功效合格標準:連續使用8周后,測試組MI值較基線下降≥10%,且與對照組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2)、膚色L值檢測:
基于CIELab色彩空間體系,L值代表膚色的明亮度(亮度值),范圍0-100。L值越高,膚色越白皙;L值越低,膚色越暗沉。
操作流程:
儀器校準:使用標準白板進行校準,確保讀數準確。
探頭操作:將色差儀探頭緊貼皮膚測試點,保持與皮膚表面垂直,避免光線泄露。
數據采集:每個測試點檢測3次,記錄每次的L值(同時可同步記錄a值、b值,輔助判斷膚色均勻度),取平均值作為最終L值。
趨勢分析:跟蹤不同時間點的L值變化,計算亮度提升率。
結果判定:
L值較基線提升≥3%,可認為膚色有明顯提亮效果。
若同時伴隨b*值(黃度值)下降,說明產品兼具提亮與祛黃功效,美白效果更全面。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

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