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次
2025-11-13
海洋疏浚物生物毒性即海底疏浚沉積物及其夾帶的污染成分對海洋生物的生理活動、生存狀態產生負面影響的潛在能力,是疏浚物生態危害的直接體現,其毒性大小與污染物種類、濃度及生物敏感性密切相關。海洋疏浚物生物毒性測試是從生物層面驗證疏浚物的環境兼容性,判斷其是否會對海洋食物鏈、生物棲息地造成破壞,為疏浚物分類判定提供核心依據,輔助環保審批與工程驗收,保障疏浚作業不對周邊海洋生態環境產生超標危害,同時為污染疏浚物的無害化處理提供技術參考。

海洋疏浚物生物毒性測試操作指南
依據GB30980-2014《海洋傾倒物質評價規范疏浚物》,僅沾污疏浚物和污染疏浚物需開展生物毒性測試,且要完成水相、固相生物毒性檢驗以及化學組分生物累積檢驗這三項,不同檢驗的實操步驟各有明確規范,具體指南如下:
(1)水相疏浚物生物毒性檢驗
樣品制備:按疏浚物與潔凈海水1∶4的體積比例混合,激烈振蕩或攪拌30分鐘后靜置1小時,再用虹吸法取出上層清液作為水相實驗液,同時準備潔凈海水作為對照液,另設參考液用于質量控制。
受試生物選取:可選用甲殼類(如糠蝦)、魚類(如鰕虎魚)或雙殼類、棘皮類幼蟲等,要求生物敏感性高、反應一致,且易在實驗室培養,優先選符合對應海區的推薦生物。
實驗操作:先將實驗液、對照液和參考液裝入標記好的實驗容器,放入水浴恒溫槽,控制溫度20℃±1℃、鹽度30±2,每天保持16小時光照,充氣至氣泡小于100個/分鐘。每個容器放入10只受試生物,實驗期間從第1-4天每24小時觀察一次,記錄生物異常行為和死亡個體,同時保證溶解氧不低于飽和量的60%。實驗第4天停止充氣,測定水質參數并統計最終死亡率。
結果判定:對照液中受試生物死亡率若超標則實驗無效,再依據實驗液中生物死亡率對照標準,判斷水相疏浚物是否存在毒性。
(2)固相疏浚物生物毒性檢驗
樣品與容器準備:選取擬檢驗的固相疏浚物作為實驗樣品,同時準備潔凈沉積物作為對照樣品、參考沉積物作為質量控制樣品,各設3個平行樣。選用3L玻璃容器,裝入5cm高的固相樣品,再注入2L實驗海水作為上覆水。
受試生物選取:在管棲動物和埋棲動物中任選一種,優先選端足類、雙殼類等,要求能耐受寬粒徑沉積物,對有毒物質反應穩定,優先選用幼蟲或幼體。
實驗操作:將受試生物放入實驗容器,實驗周期可根據生物類型調整,如96h端足類毒性實驗、10d雙殼類毒性實驗等。實驗期間定期檢查水質參數,維持適宜的溫度、鹽度和溶解氧,避免沉積物揚起影響生物生存。持續觀察生物的活動狀態、攝食情況及死亡數量,做好每日記錄。
結果判定:對比對照樣品和實驗樣品中受試生物的存活率、生長狀況等指標,若實驗樣品中生物出現明顯異常或死亡率顯著高于對照樣,判定固相疏浚物存在毒性。
(3)疏浚物中化學組分的生物累積檢驗
樣品布置:同固相毒性檢驗的樣品準備方式,實驗容器內鋪設5cm高的實驗疏浚物、對照沉積物和參考沉積物,注入上覆水,保證實驗環境穩定。
受試生物選取:選用濾食性或食泥性底棲生物,如菲律賓蛤仔、多毛類等,這類生物能較好地累積沉積物中的污染物,且易在實驗環境中存活。
實驗操作:每個平行樣放入10個受試生物,實驗周期為28天。期間每周換上覆水3次,保持充氣和水浴恒溫,實驗過程中不投餌。定期監測水質,確保溫度、鹽度等環境參數穩定,減少對生物的額外影響,同時記錄生物存活情況。
結果檢測與判定:實驗結束后取出活體生物,測定其體內砷、鎘、銅、鉛、鋅、汞、石油烴等污染物含量。對比受試生物在實驗疏浚物和對照沉積物中的污染物累積量,若實驗組累積量顯著超標,說明疏浚物中化學組分存在生物累積風險,判定該項目檢驗不通過。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

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