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次
2025-11-13
海洋疏浚物是伴隨航道疏浚、港灣整治、填海造陸等海洋開發活動,從海底挖掘出的各類沉積物及夾帶物,是海洋生態系統與人類生產活動交互產生的特殊物質,其成分受挖掘區域自然環境與周邊人類活動影響較大。海洋疏浚物檢測指標主要包括化學性質指標和生物毒性評價指標。
化學性質指標涵蓋重金屬(如汞、鎘、鉛)、有機污染物(如多環芳烴、有機氯農藥)等。科學依據是這些污染物若超過一定限度,會對海洋生物產生毒性,破壞海洋生態平衡。通過檢測這些指標,可評估疏浚物對海洋環境的潛在化學危害,保障海洋生態安全。
生物毒性評價指標通過選取敏感海洋生物(如浮游生物、底棲生物)進行毒性測試確定,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指標。特殊意義在于能直接反映疏浚物對海洋生物的實際危害,彌補物理、化學指標僅能間接評估的不足,更全面保障海洋生物生存,維護海洋生態系統穩定。

海洋疏浚物檢測指標解讀
1、重金屬檢測:
核心檢測項目:汞、鎘、鉛、鉻、砷、銅、鋅、鎳等8項關鍵重金屬。
檢測意義:重金屬在海洋環境中難降解、易被生物富集,會通過食物鏈影響海洋生物和人類健康。
關鍵要求:需符合《海洋沉積物質量》(GB18668)等標準,檢測方法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為主。
2、有機物檢測:
核心檢測類別:揮發性有機物(如苯系物)、半揮發性有機物(如多環芳烴、酞酸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如滴滴涕、多氯聯苯)。
檢測意義:這類物質多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效應,會破壞海洋生態系統平衡。
關鍵要求:需結合疏浚物用途(如海洋傾倒、近岸回填)確定檢測范圍,常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檢測。
3、生物毒性測試:
核心測試類型:急性毒性測試(如發光細菌毒性、橈足類生物毒性)、慢性毒性測試(如藻類生長抑制、底棲生物存活試驗)。
測試意義:彌補化學檢測的局限性,直接反映疏浚物對海洋生物的綜合危害,避免“指標合格但生物中毒”的情況。
關鍵要求:需選用海洋本土敏感生物作為測試對象,按《海洋沉積物生物毒性測試指南》執行。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

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