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次
2025-11-14
海洋疏浚物生物毒性測試是通過模擬海洋實際環境,讓特定受試生物與疏浚物(水相或固相)充分接觸,依據生物的毒性響應(如存活狀態、生理機能變化、污染物富集水平等)判定疏浚物污染程度的科學檢測方式;測試目的是全面掌握疏浚物的生態危害特征。

海洋疏浚物固相生物毒性測試步驟與結果解讀
該測試針對沉積態疏浚物對底棲生物的毒性,具體步驟和結果解讀如下:
(1)前期準備
樣品制備:同樣按疏浚物與潔凈海水1:4體積比混合,振蕩攪拌30分鐘后靜置1小時,取沉降的全部物質作為固相檢驗樣品。
生物選取:優先選日本大螯蜚、河蜾蠃蜚等開展10d端足類毒性實驗,或日本刺沙蠶等進行20d多毛類毒性實驗,也可選用菲律賓蛤仔等做10d雙殼類毒性實驗,受試生物需耐受沉積物粒徑變化,且毒性反應可重復。
實驗分組:1L燒杯作為容器,檢驗組加入固相樣品和適量潔凈海水,對照組加入等量潔凈海水與無污染沉積物,每組設3個平行樣,投放對應受試生物。
(2)實驗運行:控制實驗環境溫度穩定,充氣時避免擾動固相沉積物,光照強度保持沉積物表面100lx,采用12h光照/12h黑暗周期。分別開展10d(端足類、雙殼類)或20d(多毛類)的暴露實驗,期間定期觀察生物存活與活動情況。
(3)結果解讀:以端足類、多毛類等底棲生物的死亡率為核心指標,結合生長狀態、活動能力等輔助指標。若檢驗組生物平均死亡率與空白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或死亡率超過50%,則固相毒性檢驗未通過。這意味著該疏浚物傾倒后沉積到海底,會對底棲生物群落造成潛在危害。
海洋疏浚物水相生物毒性測試步驟與結果解讀
該測試聚焦疏浚物中溶解態和懸浮態污染物對水體中生物的毒性,步驟和結果解讀如下:
(1)前期準備
樣品制備:按疏浚物與潔凈海水1:4的體積比混合,劇烈振蕩或攪拌30分鐘后靜置1小時。若上層液體渾濁,可用0.45μm濾膜過濾或離心,取上層液體(含懸浮顆粒或上清液)作為水相檢驗樣品。
生物選取:可選近霍糠蝦、黑褐新糠蝦等開展96h毒性實驗,或短吻櫛鰕虎魚等進行96h魚類毒性實驗,也可選用紫貽貝等雙殼類幼蟲做48-96h毒性實驗,優先挑選易獲取、對毒物敏感且反應一致的幼體/幼蟲。
實驗分組:用1L燒杯作為容器,設置檢驗組、空白對照組,每組3個平行樣。檢驗組加入水相樣品,對照組加等量潔凈海水,按實驗類型投放對應數量的受試生物。
(2)實驗運行:將實驗容器放入帶水浴槽的實驗臺,維持水溫穩定,通過充氣設備保證溶解氧充足,同時控制沉積物表面光照強度達100lx。實驗期間持續觀察生物狀態,記錄異常行為。依據所選生物,分別開展96h(糠蝦、魚類等)或48-96h(雙殼類幼蟲等)的靜態暴露實驗。
(3)結果解讀:通過統計學方法(如t-檢驗)分析數據。若檢驗組平均死亡率與空白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或檢驗組平均死亡率超50%,則水相毒性檢驗未通過;對于雙殼類、棘皮類幼蟲,若死亡率或不正常發育率滿足上述任一條件,也判定為未通過,表明水相污染物對水生生物存在顯著毒性風險。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

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