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新聞資訊
INFORMATION CENTER
新聞資訊 技術文章 海洋疏浚物生物毒性測試:從采樣到結果判定全流程
海洋疏浚物生物毒性測試:從采樣到結果判定全流程
  • 27次
  • 2025-11-13

  海洋疏浚物生物毒性是指疏浚作業中產生的海底沉積物及其夾帶的污染物,對海洋生物的生長、存活、繁殖或生理功能造成損害的潛在能力,其強弱直接反映疏浚物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危害程度。開展海洋疏浚物生物毒性測試,核心目的是直接驗證疏浚物的實際生態危害,彌補化學檢測僅能量化污染物含量卻無法反映綜合毒性的局限,確保疏浚物處置不會破壞海洋生物棲息地,保障海洋生態系統平衡,同時為疏浚物分類管理、環保審批提供科學依據,守住海洋環境保護的合規底線。


海洋疏浚物生物毒性測試


  海洋疏浚物生物毒性測試流程


  依據GB30980-2014《海洋傾倒物質評價規范疏浚物》,僅沾污疏浚物和污染疏浚物需開展生物毒性測試,測試包含水相、固相毒性及化學組分生物累積三項核心內容,從采樣到結果判定的全流程規范且嚴謹,具體步驟如下:


  1、樣品采集與預處理


  現場采樣:先收集疏浚區地質結構、污染源等背景信息,再按疏??傮w積確定采樣站位數量,比如體積在(2.5,10)×10?m3時,需采集5-8個站位樣品,同時額外采集10%平行樣用于質量控制。采樣用抓斗式采樣器采集表層樣,如需柱狀樣則搭配箱式采樣器,定位精度需≤10m。生物學檢驗樣品需采集1100-7000g,滿足不同毒性測試需求。還要避開海況惡劣時段采樣,防止樣品受擾動。


  樣品運輸與儲存:樣品運輸中需保持結構和性質穩定,不冷凍且記錄溫度偏差,24h內送至實驗室。儲存時控制溫度為4℃±2℃,生物學檢驗樣品需避光冷藏,密封容器儲存下最長可存8周。


  實驗樣品制備:水相樣品按疏浚物與潔凈海水1:4的體積比混合,振蕩30min后靜置1h,取上層液體作為樣品,渾濁時可用0.45μm濾膜過濾;固相樣品則取上述混合靜置后沉降的全部沉淀物;生物累積檢驗樣品直接選用預處理后的疏浚物原樣備用。


  2、三項核心毒性測試實驗


  水相疏浚物生物毒性檢驗:該測試聚焦疏浚物傾倒初始混合時,污染物對水體生物的影響。受試生物選敏感性高的幼體,如近霍糠蝦、乳色阿匍鰕虎魚等,對應開展96h毒性實驗。實驗中用1L燒杯等容器,控溫且保證充氣不擾動樣品,沉積物表面光照強度達100lx。實驗全程記錄生物存活狀態,持續至96h實驗結束。


  固相疏浚物生物毒性檢驗:用于評估傾倒后沉積的疏浚物對底棲生物的影響。受試生物可選日本大螯蜚等端足類、日本刺沙蠶等多毛類,分別開展10d、20d毒性實驗。例如10d端足類實驗觀察生物死亡率,20d多毛類實驗需監測生物生長狀況,實驗過程嚴格控制水質、溫度等環境條件與水相實驗一致。


  化學組分生物累積檢驗:受試生物優先選能累積污染物且易獲取的埋棲動物,實驗周期通常28d。將受試生物置于含固相疏浚物的實驗環境中,期間保持適宜的生存條件,保障生物正?;顒优c攝食,以此模擬生物在自然環境中接觸疏浚物的狀態。


  3、數據記錄與結果判定


  數據整理:實驗結束后,統計水相和固相實驗中生物的死亡率,多毛類固相實驗需測定生物干重,生物累積實驗則檢測生物體內砷、鎘等污染物的含量。同時整理空白對照組數據,為后續對比分析做準備。


  結果判定:水相96h糠蝦、魚類等實驗中,若檢驗組平均死亡率與對照組差異顯著,或死亡率超50%,則未通過檢驗;固相10d端足類實驗判定標準與水相一致,20d多毛類實驗若檢驗組平均干重與對照組差異顯著,或干重差超30%,則判定未通過;生物累積檢驗需結合污染物累積閾值,若生物體內污染物含量遠超正常范圍,說明疏浚物存在污染物累積風險,需判定為不符合傾倒要求。


  


推薦資訊Related news
推薦服務Related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