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次
2025-10-21
化妝品多次皮膚刺激性試驗,是化妝品安全性評估中的核心試驗之一,主要用于評估化妝品或其原料在“重復、長期接觸皮膚”場景下,對皮膚產生累積刺激效應的可能性及強度,模擬人體日常反復使用化妝品的實際情況,判斷其是否存在導致皮膚發紅、水腫、干燥、刺痛等慢性刺激風險。

化妝品多次皮膚刺激性試驗方法
根據試驗對象不同,主要分為兩類,目前動物試驗仍是監管常用的基礎方法,替代方法(非動物試驗)因技術成熟度和法規適配性,應用場景逐步擴展。
1、動物試驗:以健康白化豚鼠、家兔為試驗動物,將受試物連續多次涂抹于動物背部去毛皮膚,觀察皮膚紅斑、水腫等刺激反應,計算累積刺激積分 絕大多數化妝品(尤其是新原料、功效型產品)的安全性基礎評估,符合多數國家/地區法規要求。
2、替代方法(非動物試驗):利用體外培養的人體皮膚模型(如表皮模型EpiDerm?)、細胞模型,模擬皮膚接觸受試物后的細胞毒性、炎癥反應,通過指標檢測(如MTT法測細胞活力)判斷刺激性。
化妝品多次皮膚刺激性試驗流程
1.試驗前準備(1-3個工作日)
樣品處理:將受試物按實際使用形態準備(如液體直接用、膏霜攪勻),若為固體需用無刺激溶劑(如蒸餾水、凡士林)稀釋成適宜濃度;
動物篩選與適應:選取健康、皮膚無破損的白化豚鼠(常用)或家兔,體重、年齡符合標準(如豚鼠250-350g),提前1-2天適應實驗室環境;
皮膚預處理:在動物背部脊柱兩側去毛(去毛面積約2×2cm/區域,左右各1個區域,分別為“受試區”和“空白對照區”),去毛后觀察24小時,確保皮膚無紅腫、破損。
2.受試物涂抹(連續14天)
涂抹頻率與劑量:每天在“受試區”涂抹受試物0.2-0.5mL(或0.2-0.5g,根據樣品形態),涂抹后輕輕揉搓,確保均勻接觸皮膚;“空白對照區”不涂任何物質,僅保持相同環境;
涂抹后處理:若樣品易揮發,可在涂抹后用無刺激紗布覆蓋(不包扎過緊),24小時后去除殘留受試物(用溫水或無刺激溶劑擦拭),然后進行下一次涂抹。
3.皮膚刺激反應觀察與評分(每天1次)
觀察指標:重點觀察“受試區”和“空白對照區”的皮膚反應,包括紅斑(無紅斑=0分,輕微紅斑=1分,中度紅斑=2分,重度紅斑=3分)和水腫(無水腫=0分,輕微水腫=1分,中度水腫=2分,重度水腫=3分);
積分計算:每天記錄“受試區”的紅斑分+水腫分,得到“單日刺激積分”;連續14天的積分總和即為“累積刺激積分”。
4.試驗后恢復期觀察(可選,1-7天)
連續涂抹14天后,停止涂抹受試物,繼續觀察1-7天,記錄皮膚刺激反應是否消退(如紅斑、水腫是否減輕或消失),判斷刺激的“可逆性”。
5.試驗結果判定與報告
結果判定:根據“累積刺激積分”判斷刺激性:<3分=無刺激性,3-6分=輕微刺激性,7-12分=中度刺激性,>12分=重度刺激性;
報告輸出:整理試驗數據(動物信息、涂抹記錄、每日積分、恢復期情況),給出明確的刺激性結論,作為化妝品備案或上市的安全性依據。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

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