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次
2025-11-10
在“以白為美”的護膚需求與色斑困擾的雙重驅動下,美白祛斑類化妝品長期占據市場熱門賽道。而化妝品美白祛斑功效測試,是驗證這類產品是否能實現膚色提亮、色斑淡化等宣稱功效的科學手段,其規范開展對行業、品牌和消費者均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化妝品美白祛斑功效測試全流程
化妝品美白祛斑功效測試需遵循《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及相關標準(如T/ZHCA001-2018《化妝品美白祛斑功效測試方法》等),核心圍繞人體功效測試和體外功效測試兩類,其中人體測試是功效宣稱的核心依據,體外測試常作為輔助驗證,以下是詳細流程解析:
1、前期準備
樣品與對照設定:明確測試樣品(如面霜、精華等)的規格、用量,同時設置空白對照組或陽性對照組,確保測試的對比性。
受試者篩選:這是人體測試的關鍵環節。受試者年齡通常在18-60歲,需滿足皮膚色素沉著均勻,且近3個月內未使用過美白類化妝品、激素類藥物,無皮膚炎癥、過敏史等。同時,需排除孕婦、哺乳期女性及患有影響色素代謝疾病的人群。篩選后需簽署知情同意書,告知測試流程與風險。
實驗室環境控制:測試環境需保持恒溫(20-22℃)、恒濕(40-60%),避免光照、溫度等外界因素干擾皮膚色素狀態,且測試區域需避免強光直射。
2、核心測試流程
人體功效測試:
基礎數據采集:測試前,先對受試者的測試部位進行清潔,擦干后靜置30分鐘以適應環境。隨后使用專業儀器采集基礎數據,核心指標包括皮膚黑色素含量、皮膚亮度;若針對祛斑產品,還需通過皮膚分析儀拍攝測試部位圖像,記錄色斑的面積、數量、顏色深度等參數。
樣品涂抹與周期測試:將測試樣品與對照樣品分別涂抹在受試者劃定的不同測試區域,涂抹量需統一,并嚴格遵循規定頻率。美白祛斑測試周期較長,一般為8-12周,需在第2、4、8、12周等關鍵時間點重復數據采集操作,同時記錄受試者是否出現刺痛、紅腫等不良反應。
受試者自我評估與臨床評估:每個測試節點,通過問卷收集受試者對皮膚提亮、色斑淡化的主觀感受;此外,皮膚科醫生會對測試部位進行臨床觀察,評估色素變化及皮膚安全性。
體外功效測試: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測試: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的關鍵酶,該測試通過體外培養酪氨酸酶,加入測試樣品后,檢測其對酶活性的抑制率。常用比色法,若抑制率顯著高于空白組,說明樣品可能具有美白潛力。
黑色素細胞實驗:體外培養B16黑色素細胞,加入樣品后培養一定時間,通過檢測細胞內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的變化,判斷樣品是否能抑制黑色素生成或促進黑色素代謝,實驗需設置陰性對照(無樣品)和陽性對照(如熊果苷溶液)。
斑馬魚模型測試:斑馬魚胚胎的色素細胞發育與人類黑色素細胞具有同源性,將測試樣品作用于斑馬魚胚胎,觀察并量化胚胎色素沉著程度,快速初步判斷美白功效,該方法具有周期短、成本低的優勢。
3、數據處理與結果判定
數據統計分析:對采集的儀器數據(如MI值、L*值、色斑參數)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等方法對比測試組與對照組、測試前后的數據差異。
功效判定標準:若人體測試中,測試組的黑色素指數(MI)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皮膚亮度L*值顯著升高(P<0.05),或色斑的面積、顏色深度顯著減少,且持續至測試周期結束,同時無嚴重不良反應,可判定樣品具有美白祛斑功效;體外測試結果可作為補充依據,但不能單獨作為功效宣稱的憑證。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

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