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次
2025-08-08
臭氧消毒器臭氧濃度檢測既確保了消毒過程能有效殺滅有害微生物,又通過控制濃度避免了健康與物品損傷風險,同時為設備優化、行業監管和消費選擇提供了科學依據,在醫療、食品、水處理、公共衛生等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實用價值。
臭氧消毒器臭氧濃度檢測標準要求
在GB28232-2020《臭氧消毒器衛生要求》中,對臭氧消毒器臭氧濃度有著多方面細致且明確的標準要求,具體消毒應用場景中的濃度要求如下:
1.空氣消毒:
需在封閉且室內無人的環境下開展。通常,臭氧濃度應維持在5mg/m3-30mg/m3區間,相對濕度不低于70%,作用時長為30-120min。在此條件下,能有效實現對空氣的消毒,殺滅空氣中的微生物等。例如在一些大型倉庫、潔凈車間等空間的消毒作業,該濃度與時間范圍可確保消毒效果達標。
2.物體表面消毒(氣體消毒):
當采用臭氧氣體對物體表面消毒時,應關閉門窗,營造相對封閉環境。此時臭氧濃度應≥60mg/m3,相對濕度同樣要求≥70%,作用時間處于60-120min。像醫院病房中的醫療器械、設備表面等,通過此標準下的臭氧消毒,可有效殺滅物體表面附著的細菌、病毒等病原體。
3.物體表面消毒(臭氧水消毒):
若使用臭氧水對物體表面消毒,一般要求水中臭氧濃度≥10mg/L,作用時間≥60min。例如餐飲行業中餐具的浸泡消毒,滿足該濃度和時間要求,能對餐具表面的有害微生物進行高效清除,保障餐具衛生。
4.水消毒
生飲用水消毒:水出廠前,臭氧與水的接觸時間需≥12min。消毒后,水中臭氧殘留量應≤0.3mg/L,而管網末梢水中臭氧殘留量應≥0.02mg/L。這一標準保障了居民日常飲用水從水廠處理到輸送至用戶端整個過程的消毒效果與安全性。
醫療機構診療用水(非注射用水):一般臭氧投入量在0.5mg/L-1.5mg/L,水中需保持剩余臭氧濃度0.1mg/L-0.5mg/L,并維持5-10min。在水質較差或污染較嚴重的情況下,臭氧投入量則提高至3mg/L-6mg/L。如此可確保醫療機構診療用水符合衛生標準,防止因用水不潔引發交叉感染。
公共場所水消毒(如泳池水等):一般臭氧投入量為1.0mg/L-3.0mg/L,作用時間1-2min。通過控制此臭氧濃度與作用時間,能有效對公共場所水體進行消毒,抑制水中微生物滋生,保障公眾健康。
臭氧消毒器臭氧濃度檢測機構-中科檢測,具備CMA、CNAS資質認證,具體檢測費用及周期可以咨詢中科檢測工程師了解。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

整體技術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