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次
2025-06-05
抗菌材料的使用可以減少細菌在洗碗機內部的滋生,從而減少對機器內部零件的腐蝕和損害,延長洗碗機的使用壽命?。具備抗菌功能的洗碗機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能夠吸引更多注重健康和衛生的消費者。洗碗機抗菌試驗的結果可以作為產品的一項重要賣點,提升產品的市場價值和用戶信任度?。
洗碗機抗菌試驗標準
現行關于洗碗機的抗菌試驗較為常用的標準是QB/T5133-2023《家用和類似用途洗碗機的抗菌、除菌功能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此標準適用于在器具本身或其使用說明中,明確宣稱具有抗菌功能,且應用于家庭以及類似場景的電動洗碗機。無論是獨立式洗碗機,還是集成在其他家電產品中的洗碗機功能模塊,只要有抗菌功能的明示,都需遵循該標準進行設計、制造與檢驗。
洗碗機抗菌性能要求如下:
(1)抗菌率
參照菌種:選取大腸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和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作為主要參照菌種。這兩種細菌廣泛存在于日常生活環境中,大腸埃希氏菌常見于人和動物腸道,部分菌株具有致病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可引發多種感染,如皮膚感染、食物中毒等。通過檢測洗碗機對它們的抗菌能力,能有效評估其在實際使用場景中的抗菌效果。
指標要求:標準規定洗碗機對大腸埃希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不得低于99.0%。抗菌率體現了洗碗機使用材料阻礙細菌生長的能力,以百分比形式呈現,數值越高,表明材料抑制細菌滋生的效果越好。例如,若某洗碗機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為99.5%,意味著在試驗條件下,相較于未經過抗菌處理的對照,該洗碗機能夠抑制99.5%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
(2)防霉等級
參照菌種:選用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土曲霉(Aspergillusterreus)、宛氏擬青霉(Paecilomycesvariotii)、繩狀青霉(Penicilliumfuniculosum)、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球毛殼(Chaetomiumglobosum)等6種霉菌作為測試菌種。霉菌在潮濕環境中易生長繁殖,不僅可能損壞洗碗機內部結構,還可能產生異味,影響洗碗機的正常使用及餐具衛生。
指標要求:要求洗碗機的防霉等級需達到0級或1級。0級代表不長霉菌,即經過規定時間的防霉試驗后,在洗碗機測試部位表面未觀察到霉菌生長;1級表示只長少量霉菌,具體評判依據標準中對霉菌生長程度、覆蓋面積等的詳細規定,如在特定觀察區域內,霉菌生長面積占比極小,不影響洗碗機正常功能與衛生狀況。
洗碗機抗菌試驗主要是針對洗碗機中使用的材料進行檢測,包括內膽、門襯、密封條、按鍵和金屬外殼的表面涂層等。中科檢測具備洗碗機抗菌效果試驗資質能力。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

整體技術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