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次
2025-05-29
納米無機材料的抗菌性能在醫療、衛生、食品包裝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能夠有效抑制或殺滅細菌等微生物,減少感染風險?。通過規范的檢測方法和評價體系,確保納米無機材料的抗菌性能得到有效驗證,從而保障產品質量和消費者安全?。納米無機材料抗菌性能檢測有哪些方法及標準要求?
納米無機材料抗菌性能檢測方法
(1)抑菌圈實驗
抑菌圈實驗是一種定性分析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將滅菌后的瓊脂培養基倒入已滅菌的培養皿中,制成平板。
取1mL混合菌液均勻涂布于平板表面,隨后將抗菌材料制成直徑8mm、厚度3mm的片劑,每種材料制備3個平行試樣,分別置于不同平板中央。
將培養皿放入30℃恒溫培養箱中培養24小時,測量各試樣周圍抑菌圈直徑,以平均值作為評價材料抗菌性能的依據?。
(2)細菌總數測定法
細菌總數測定法是一種定量評估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使用1mL初始菌懸液作為參比液,測定其初始細菌數量。
在裝有100mL無菌水的錐形瓶中,加入抗菌材料及1mL初始混合菌液,置于30℃恒溫振蕩培養箱中培養48小時后,檢測剩余活細菌總數。
通過計算滅菌率來評價材料的抗菌性能,公式為:滅菌率=[(實驗前活菌數-實驗后活菌數)/實驗前活菌數]×100%?。
(3)振蕩法
振蕩法適用于評估非溶出性抗菌制品的抗菌性能。具體步驟如下:
選擇適當的菌種,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準備相應濃度的菌懸液。
將樣品放入含有菌液的三角瓶中,在規定溫度下進行一定時間的振蕩,以確保微生物與樣品充分接觸。
振蕩后取出樣品,將菌液進行稀釋并涂布或接種到培養基上,然后放入恒溫培養箱中培養一定時間。
通過比較培養后的菌落數與對照組,計算抑菌率或抑菌值,以此評價樣品的抗菌效果?。
(4)貼膜法
貼膜法適用于評價那些不易直接與培養基接觸的材料。具體步驟如下:
將材料樣本與特定濃度的菌液接觸,并在一定條件下培養。
觀察材料對細菌生長的影響,通過比較培養后的細菌數量變化來評價材料的抗菌效果?。
納米無機材料抗菌性能檢測標準
GB/T21510-2024《納米無機材料抗菌性能檢測方法及評價》
本標準規定了納米無機材料抗菌性能的試驗方法、抗菌性能評價、檢測報告和安全操作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具有抗菌功能的納米無機材料,以及以納米無機材料為抗菌組分(結構單元)的制品,如纖維、織物、塑料、涂料和陶瓷等。其他材料的抗菌性能檢測及評價也可參照本文件執行。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

整體技術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