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次
2025-09-03
在日常生活與特定工作場景中,手部清潔至關重要,特種洗手液作為具備特殊功效的清潔產品,其質量直接關乎使用者的健康。為規范特種洗手液的生產與質量把控,國家出臺了GB19877.1-2005《特種洗手液》這一強制性特種洗手液檢測國家標準,明確了從成分、衛生指標到抗菌抑菌性能等多方面的檢測要求,為行業發展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提供了堅實依據。
特種洗手液檢測國家標準
GB19877.1-2005《特種洗手液》標準適用于添加了特定功效成分,宣稱具有抗菌、抑菌或其他特殊作用的液體、膏狀、凝膠狀等形態的手部清潔產品。依據其功效,特種洗手液主要分為抗菌型與抑菌型兩類。抗菌型旨在直接殺滅手部細菌,抑菌型則側重于抑制細菌在手部的生長繁殖,不同類型對應著不同的性能檢測指標,以滿足多樣化的使用需求。
特種洗手液檢測項目指標要求
(一)外觀與感官指標
外觀:產品應均勻、無分層、無沉淀,色澤正常,無明顯變色、渾濁現象。例如,清澈透明的洗手液不應出現肉眼可見的雜質或絮狀物,膏狀、凝膠狀產品質地應細膩,無顆粒感。
氣味:具有產品本身應有的香氣,無異味。無論是清新果香、淡雅花香還是其他香型,都應氣味宜人,且在儲存過程中香氣穩定性良好,不會因時間推移產生刺鼻、酸敗等不良氣味。
(二)理化指標
pH值:要求處于4.0-10.0之間。這一pH范圍旨在確保洗手液在有效清潔的同時,最大程度降低對皮膚的刺激。不同配方的特種洗手液,其pH值受表面活性劑、抗/抑菌劑和酸度調節劑等成分影響。
甲醇含量:必須≤1000mg/kg。甲醇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過量接觸可能導致眼部損傷、神經系統損害等問題。嚴格控制甲醇含量,從源頭上保障了消費者使用安全,避免因產品質量問題引發健康風險。
甲醛含量:標準規定≤500mg/kg。甲醛雖在部分洗手液中作為防腐劑使用,但過量甲醛會刺激皮膚、呼吸道,甚至可能引發過敏反應。符合標準的甲醛含量既能保證產品在保質期內的微生物穩定性,又能將潛在危害控制在安全范圍內。
重金屬含量:鉛(以Pb計)≤10mg/kg,汞(以Hg計)≤1mg/kg,砷(以As計)≤2mg/kg,鎘(以Cd計)≤5mg/kg。重金屬在人體中具有蓄積性,長期接觸會對人體器官造成損害,尤其是神經系統、腎臟等。嚴苛的重金屬限量標準,為特種洗手液的質量安全加上了一道“緊箍咒”,確保產品不會成為重金屬污染源。
(三)微生物指標
菌落總數:普通特種洗手液≤1000CFU/g(mL),宣稱“溫和型”“敏感肌適用”等低刺激產品≤500CFU/g(mL)。菌落總數反映了產品受微生物污染的總體程度,過高的菌落數可能導致產品變質,引發使用者皮膚感染等問題。
霉菌和酵母菌總數:≤100CFU/g(mL)。霉菌和酵母菌在適宜環境下可能大量繁殖,不僅影響產品外觀、氣味,還可能產生有害代謝產物,危害使用者健康。
致病菌:不得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桿菌。這三類致病菌致病性強,一旦在洗手液中出現,極易通過手部接觸傳播至人體,引發嚴重感染疾病,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可導致皮膚化膿性炎癥、肺炎等,因此在標準中被嚴格禁止。
(四)抗菌抑菌性能指標
抗菌型產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殺菌率應≥90%。若產品標明對真菌也有作用,則還需測試對白色念珠菌的殺菌率,且同樣需達到≥90%。
抑菌型產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抑菌率應≥50%。若涉及真菌作用宣稱,對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也需≥50%。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

整體技術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