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次
2025-08-14
盡管塑料微珠曾因功能優勢被廣泛使用,但其環境危害已被全球公認:微珠難以被污水處理系統過濾,最終進入水體環境,被水生生物誤食后沿食物鏈累積,造成生態污染。目前,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立法禁止在化妝品中使用塑料微珠,取而代之的是天然可降解成分,如燕麥顆粒、稻殼粉、竹纖維、海鹽、糖粒等,這些成分既能實現去角質功能,又能減少環境負擔。化妝品塑料微珠檢測有哪些方法?
化妝品塑料微珠檢測方法
1)顯微鏡技術:包括光學顯微鏡和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光學顯微鏡可用于初步觀察樣品中是否存在塑料微珠,通過觀察顆粒的形態、大小、顏色等特征進行初步判斷。對于一些細小的或形態特殊的塑料微珠,可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進行更細致的觀察,能夠清晰地呈現塑料微珠的表面形貌和微觀結構,有助于準確識別。
2)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技術:通過測定塑料微珠的紅外光譜,與標準塑料樣品的紅外光譜進行比對,可對塑料微珠的種類進行定性分析。不同種類的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具有獨特的紅外吸收峰,根據這些特征峰可以確定塑料微珠的材質。FTIR技術具有快速、準確、無需破壞樣品等優點,是塑料微珠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
3)熱分析技術:如熱重分析(TGA)和差示掃描量熱法(DSC)。熱重分析可通過測量樣品在不同溫度下的質量變化,確定塑料微珠的熱穩定性和成分含量。差示掃描量熱法則通過測量樣品與參比物之間的溫差隨溫度的變化,獲取塑料微珠的熔融溫度、結晶溫度等熱性能參數,輔助判斷塑料微珠的種類。
4)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對于一些復雜的化妝品樣品,可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或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HPLC-MS)技術。首先將塑料微珠進行提取和衍生化處理,然后通過色譜柱分離,再經質譜檢測器檢測,可實現對塑料微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該技術具有高靈敏度和高選擇性,能夠檢測出樣品中微量的塑料微珠。
塑料微珠在化妝品中的作用
一、物理去角質與清潔功能
這是塑料微珠在化妝品中最常見的作用。在磨砂膏、潔面乳、去角質霜、身體scrub等產品中,塑料微珠憑借堅硬的物理特性和均勻的顆粒尺寸,通過機械摩擦去除皮膚表面的老化角質層、死皮細胞及污垢,達到以下效果:
提升皮膚光滑度:通過摩擦剝離死皮,使皮膚觸感更細膩,后續護膚品更易吸收。
增強清潔力:在潔面產品中,微珠可輔助帶走毛孔內的油脂、灰塵等雜質,強化清潔效果。
控制摩擦強度:相比天然磨砂成分(如核桃殼、杏仁殼),塑料微珠的顆粒大小更易標準化,能減少因天然顆粒棱角鋒利導致的皮膚劃傷風險,提供更“溫和”的物理摩擦體驗。
二、質地調節與使用感優化
在部分乳液、面霜、防曬霜等產品中,塑料微珠可作為“質地調節劑”改善產品的使用體驗:
提升產品延展性:微珠的加入能減少膏體的黏膩感,使產品更易推開,涂抹時更順滑。
創造“即時清爽感”:部分空心塑料微珠在涂抹后會因摩擦或體溫輕微破裂,釋放少量揮發性成分(如酒精、硅油),給皮膚帶來短暫的清涼感,尤其適合夏季或油性肌膚產品。
增加視覺辨識度:彩色塑料微珠可作為產品的“視覺賣點”,讓消費者直觀感受到“顆粒感”,強化“去角質”“活性成分”等功能聯想(盡管部分彩色微珠并無實際功效)。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

整體技術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