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新聞資訊
INFORMATION CENTER
防曬劑檢測方法及結果判定
  • 34次
  • 2025-08-14

  在紫外線輻射日益受到關注的當下,防曬劑作為保護皮膚免受傷害的重要成分,其質量和有效性至關重要。防曬劑檢測不僅關系到產品的質量把控,更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權益。通過科學合理的化妝品中防曬劑成分檢測方法和準確的結果判定,能確保防曬劑產品符合相關標準和要求,為消費者提供可靠的防曬保障。


防曬劑檢測


  防曬劑檢測方法


  1.滴定法:可用于測定防曬劑中的某些化學物質含量,如抗氧化劑等。其原理是將已知濃度的標準溶液滴加到防曬劑樣品溶液中,直到化學反應達到終點,根據標準溶液的用量計算樣品中相應物質的含量。滴定法操作簡單、成本較低,但對操作人員的技能要求較高,適用于批量樣品的常規檢測。


  2.比色法:基于防曬劑中的某些成分與特定試劑發生顯色反應,通過比較顏色深淺來確定成分含量。操作時,將防曬劑樣品與顯色試劑混合,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后,使用比色計測量溶液的吸光度,再根據標準曲線計算出樣品中該成分的含量。比色法具有快速、便捷的優點,但靈敏度相對較低,適用于對含量較高的成分進行檢測。


  3.紫外線分光光度法:這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防曬劑對不同波長紫外線的吸收特性,通過分光光度計測量防曬劑在特定波長下的吸光度,進而計算出防曬劑的防曬指數(SPF值)和防護UVA能力(PA值)等關鍵指標。


  4.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主要用于防曬劑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測定。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質在固定相和流動相之間的分配系數差異,使防曬劑中的各種成分在色譜柱中得到分離,然后通過檢測器檢測各成分的濃度。


  防曬劑檢測結果判定


  防曬劑的檢測結果判定需依據國家或行業相關標準,如《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等。標準中明確規定了防曬劑中有效成分的限量要求、防曬指數(SPF值)和防護UVA能力(PA值)的測定方法及判定標準等。關鍵指標判定如下:


  1)有效成分含量:通過化學檢測法等測定防曬劑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需在標準規定的限量范圍內。若含量低于標準下限,說明防曬劑的防曬效果可能不足;若含量高于標準上限,則可能對人體皮膚造成刺激或其他安全隱患。


  2)SPF值和PA值:SPF值是衡量防曬劑防護UVB能力的指標,PA值是衡量防護UVA能力的指標。根據檢測結果,對照標準中對應的防護等級進行判定。例如,SPF值為15-29時,防護等級為SPF15+;SPF值為30-59時,防護等級為SPF30+等。PA值通常用“+”號表示,“+”號越多,防護UVA的能力越強。


  3)安全性指標:通過生物檢測法等檢測防曬劑的細胞毒性、皮膚刺激性、致敏性等安全性指標,需符合相關標準要求。若安全性指標不合格,即使防曬效果較好,該防曬劑也不能被判定為合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