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次
2025-08-11
YY/T1539-2017《醫用潔凈工作臺》全面規定了醫用潔凈工作臺的術語定義、分類類型、材料結構、性能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以及標簽、標記、隨機文件、包裝、運輸和貯存等方面的要求。適用于醫療機構所使用的潔凈工作臺。醫用潔凈工作臺檢測有哪些方法?
醫用潔凈工作臺檢測方法
1.高效過濾器完整性檢測
檢測方法:可采用粒子計數器法或光度計法進行掃描檢漏。粒子計數器法通常是在被檢高效過濾器上風側測定大氣塵的微粒數(以大于或等于0.5μm微粒為準,其濃度必須大于或等于3.5×10?粒/L;若檢測超高效過濾器,則以大于或等于0.1μm微粒為準,其濃度必須大于或等于3.5×10?-3.5×10?粒/L),在距過濾器表面2-3cm處掃描。光度計法則是通過人工發塵(如DOP),當下游體積分數超過上游體積分數(10??)時判定為漏。
合格標準:由受檢過濾器下風側測到的泄漏濃度換算成的透過率,對于高效過濾器,應不大于過濾器出廠合格透過率的2倍;對于超高效過濾器,應不大于出廠合格透過率的3倍。
2.噪聲檢測
檢測方法:使用聲級計在工作臺前側50cm處進行測量,且需在設備滿載運行狀態下進行多點測量取平均值。
合格標準:一般要求噪聲值應≤62dB(A),以確保為操作人員提供相對安靜的工作環境,避免噪聲干擾。
3.照度檢測
檢測方法:運用照度計測量工作區內的光照強度,同樣需在設備運行狀態下進行多點測量。
合格標準:操作面照度需達到300-600lx,滿足醫護人員操作時對光線強度的需求,保障操作的準確性。
4.振動檢測
檢測方法:在非工作狀態下,對設備進行3個軸向的振動測試,評估設備的機械穩定性。
合格標準:通常要求振動幅值≤5μm,防止因振動對放置在工作臺上的精密儀器或實驗樣品造成影響。
5.產品保護(沉降菌)檢測
檢測方法:通過培養法檢測工作區內的微生物濃度。一般是將營養瓊脂培養基培養皿放置在工作區內規定位置,暴露一定時間(如30分鐘)后,放入30-35度培養箱中培養48小時,記錄沉降菌落數。
合格標準:例如三個培養皿沉降菌落數平均每個培養皿中≤1個,確保工作區內達到相應的無菌環境要求,保護產品不受微生物污染。
6.氣流流速檢測
檢測方法:垂直流工作臺平均風速應≥0.3m/s,水平流≥0.45m/s。使用精度±3%的熱式風速儀對操作區進行網格布點測量,各測點風速與平均值的偏差需控制在±20%以內。
合格標準:保證氣流流速符合上述標準,且分布均勻,以維持良好的空氣凈化效果和穩定的工作環境。
7.氣流模式檢測
檢測方法:借助煙霧發生器或水霧發生器觀測氣流軌跡,查看工作區內氣流是否順暢。
合格標準:要求工作區內無逆流、渦流現象,煙霧應直線排出且無停滯,確保空氣能夠有效帶走污染物,維持潔凈環境。
8.潔凈度檢測
檢測方法:利用塵埃粒子計數器測量工作區內的懸浮粒子濃度。將潔凈臺的氣流流速設置為生產廠商規定的最低值,并將玻璃窗開啟到生產廠商規定的最高值(雙面操作的潔凈臺應將兩面的玻璃窗都開啟到生產廠商規定的最高值,無玻璃窗操作口的潔凈臺可直接檢測);在工作臺面向上200mm,測試區域邊界與潔凈臺的內壁及操作口的距離應為100mm;除在測試區域四個角布置采樣點外,還需在測試區域內沿中心線平均布點,測試區域內的采樣點數目不得少于5個;每個采樣點的采樣次數不得少于3次,每次采樣量應不小于5.66L;粒子計數器的采樣口應正對氣流方向。
合格標準:潔凈工作臺的潔凈級別通常為100級(ISO等級5),即潔凈臺工作區≥0.5μm塵埃粒子數應≤3520個/m3,≥5μm塵埃粒子數應≤29個/m3。
9.穩定性檢測:觀察設備在正常放置和運行過程中,是否有晃動、位移等不穩定現象,確保設備放置平穩,不會因外力輕微觸碰等發生位置改變或傾倒。
10.溫升檢測:在設備運行一段時間(如按照標準規定的時長)后,使用溫度計等測量設備關鍵部位(如電機附近、出風口等)的溫度,查看溫度升高是否在合理范圍內,避免因溫升過高影響設備性能或引發安全問題。
11.紫外線燈檢測
檢測方法:使用紫外線強度指示卡等工具檢測紫外線燈的強度。
合格標準:例如紫外線強度≥70μW/cm2,同時評估紫外線燈的殺菌效果及使用壽命,確保其能夠有效發揮殺菌消毒作用。
12.電氣安全檢測
檢測方法:對電源電壓偏差(±1.0%)和頻率偏差(±2Hz)等進行檢測,檢查設備的接地是否良好,電線是否有破損、短路等隱患。
合格標準:各項電氣指標需符合安全標準,保障設備運行過程中的電氣安全,防止觸電等事故發生。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

整體技術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