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次
2025-06-04
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是一類在水溶液中不產生離子的表面活性劑,其親水基團不帶電荷,具有溫和性、高乳化能力和耐硬水特性,廣泛應用于洗滌、乳化、增溶等領域。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檢測有哪些方法?
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檢測方法
(1)羥值測定
羥值是衡量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分子中羥基含量的重要指標,與產品性能密切相關。國家標準GB/T7383-2020《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羥值的測定》規定了具
體定方法。
鄰苯二甲酸酐法(仲裁法):在吡啶介質中,鄰苯二甲酸酐與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的羥基發生酯化反應。過量的鄰苯二甲酸酐水解生成鄰苯二甲酸,用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滴定。根據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體積,計算出羥值。
(2)環氧乙烷(EO)加合數及分布測定
核磁共振波譜法(NMR):不同化學環境的原子核在強磁場中吸收不同頻率電磁波產生信號,通過分析信號可確定分子中原子種類、數量及連接方式。對于含聚氧乙烯鏈的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可通過NMR譜圖中特定信號峰積分面積比,確定EO加合數。
(3)濁點測定
濁點是衡量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親水性和溫度敏感性的關鍵指標。在特定條件下,升高溫度使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溶液由澄清變混濁時的溫度即濁點。
(4)表面張力測定
表面張力反映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降低溶液表面自由能能力,對評估其在界面吸附和膠束形成等性能有重要意義。
環法(DuNoüy法):將鉑環浸入樣品溶液,緩慢提升鉑環,測量拉起液膜所需最大力。根據力與表面張力關系及鉑環尺寸參數,計算溶液表面張力。
(5)水分含量測定
水分影響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穩定性和性能。
卡爾?費休法:基于碘氧化二氧化硫需定量水參與的原理。在吡啶和甲醇存在下,樣品中的水與卡爾?費休試劑(碘、二氧化硫、吡啶和甲醇混合溶液)發生反應。通過電位滴定或目視滴定確定終點,根據消耗試劑體積計算水分含量。
(6)游離醇、未反應原料等雜質測定
氣相色譜法(GC):對于沸點較低、具有一定揮發性的游離醇和未反應原料,可直接進樣分析。將樣品氣化后,在載氣帶動下進入色譜柱分離,經檢測器檢測。根據保留時間定性,峰面積定量。若雜質沸點較高,可先進行衍生化處理,轉化為揮發性衍生物再檢測。
(7)重金屬及有害元素檢測
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中重金屬及有害元素(如鉛、汞、鎘等)可能影響產品質量和使用安全。
原子吸收光譜法(AAS):基于基態原子對特定波長光吸收原理。將樣品消解后,使待測元素轉化為基態原子蒸氣。用空心陰極燈發射特定波長光通過原子蒸氣,根據光吸收程度測定元素含量。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

整體技術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