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新聞資訊
INFORMATION CENTER
三氯異氰尿酸有效氯測定方法是什么
  • 106次
  • 2025-05-21

  三氯異氰尿酸的有效氯含量通常在90%以上,這意味著在每100克的三氯異氰尿酸中,含有90克以上的有效氯。有效氯是衡量消毒劑氧化能力的重要指標,它代表了消毒劑中能夠發揮殺菌、消毒作用的氯的量。高有效氯含量使得三氯異氰尿酸成為一種頗具效率的消毒劑,可以迅速殺滅各種細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三氯異氰尿酸有效氯測定有哪些方法?


三氯異氰尿酸有效氯測定


  三氯異氰尿酸有效氯測定方法


  1、電位滴定法


  在滴定過程中,隨著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加入,溶液中碘單質的濃度不斷變化,導致指示電極(如鉑電極)和參比電極(如甘汞電極)之間的電位發生改變。當達到滴定終點時,溶液中碘單質完全反應,電位會發生突躍。


  通過測量滴定過程中電位的變化,確定滴定終點,從而計算出三氯異氰尿酸中有效氯的含量。


  電位滴定法自動化程度高,減少了人為因素對滴定終點判斷的誤差,結果準確性和重復性較好。但該方法需要使用電位滴定儀等專用設備,設備成本較高,且儀器操作相對復雜,需要專業人員進行維護和操作。


  2、分光光度法


  利用三氯異氰尿酸與特定顯色劑反應生成具有特定顏色的化合物,該化合物在某一特定波長下有最大吸收峰。


  通過測定該化合物在特定波長下的吸光度,根據朗伯-比爾定律(A=εcl,A為吸光度,ε為摩爾吸光系數,c為溶液濃度,l為光程),建立吸光度與有效氯含量的標準曲線,從而計算出樣品中有效氯的含量。


  分光光度法靈敏度高、選擇性好,能快速測定多個樣品,適用于微量有效氯的測定。不過,該方法需要使用分光光度計等精密儀器,對儀器的校準和維護要求較高,且顯色劑的選擇和反應條件的控制對結果準確性影響較大。


  3、碘量法


  在酸性環境下,三氯異氰尿酸(C?Cl?N?O?)中的有效氯將碘化鉀(KI)氧化,使碘離子(I?)轉化為碘單質(I?),反應方程式為:C?Cl?N?O?+3H?SO?+6KI=3I?+3K?SO?+3NH?Cl+3CO?↑。


  隨后,以淀粉作為指示劑,用硫代硫酸鈉(Na?S?O?)標準溶液滴定生成的碘單質,發生反應:I?+2Na?S?O?=2NaI+Na?S?O?。根據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消耗量,通過化學計量關系計算出三氯異氰尿酸中有效氯的含量。


  碘量法操作簡便、成本較低,是常用的經典方法,但該方法受人為操作因素影響較大,如滴定終點判斷,且反應過程中碘單質易揮發,可能導致結果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