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

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

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掌握我國外來物種入侵狀況和發生趨勢,是實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防控攻堅行動、推進“一種一策”精準治理的重要基礎。
我們的服務 生態環保 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

農業外來入侵物種 普查背景

外來物種入侵防控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近年來,隨著我國商品貿易和人員往來日益頻繁,外來入侵物種擴散途徑更加多樣化、隱蔽化,多數入侵物種可在我國找到適宜生存環境,一旦定殖,徹底根除難度大,嚴重影響入侵地生態環境,損害農林牧漁業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
為做好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工作,全面掌握我國外來物種入侵狀況,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印發《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總體方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旨在通過普查,摸清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的種類數量、分布范圍、發生面積、危害程度等情況,為防控外來物種入侵提供數據支撐。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農業外來入侵物種 普查文件

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 面上調查技術規程(試行)
農業外來入侵植物調查與標本制作技術規定
農作物外來入侵病蟲害調查與標本制作技術規定
外來入侵水生動物調查與標本制作技術規定
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質量控制技術規定

農業外來入侵物種 普查對象

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的調查對象包括農業外來入侵植物、農作物外來入侵病蟲害和外來入侵水生動物 3 大類。

農業外來入侵物種 普查流程與方法

1、資料收集
以我國初步掌握的外來入侵物種信息為基礎,組織專家開展本行政區內農業外來入侵物種研 究,結合公報、公告、統計年鑒、工作報告、專著、學術報告、期刊論文等文獻資料,確定發生面積大、危害生境廣、造成損失嚴重的主要物種,形成省級農業外來入侵物種參考清單。
2、踏查
針對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面上調查清單所列物種,應結合本地區主要地理環境特點、生境分布特征等確定踏查關鍵節點,明確踏查重點區域,設置踏查路線和踏查點,組織進行踏查,記錄不同踏查點農業外來入侵物種的種類、發生生境、分布面積、危害對象等信息。 踏查應按照農業外來入侵植物、農作物外來入侵病蟲害和外來入侵水生動物分類進行。踏查應選擇在入侵物種生長繁殖盛期或危害癥狀顯露期,重點區域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踏查次數。
3、標準樣地調查
根據踏查結果,對已知外來入侵物種的嚴重危害區域和未列入清單的新發物種發生區域,應設立農業外來入侵植物、農作物外來入侵病蟲害標準樣地或外來入侵水生動物采樣點,調查掌握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程度。
4、標本制作及鑒定
針對實地踏查或標準樣地調查中新發現的或難以現場鑒定的物種,應采集制作標本并保存至少 2 年,及時組織專家或寄送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5、圖像拍攝
現場調查時,可利用普查 APP 內置的圖片采集功能,對物種發生生境、危害特征等進行圖像采集和上傳。照片統一采用 JPG 格式,圖像不低于 1000 萬像素。對于數碼相機拍攝的照片應及時在 APP 中上傳。拍攝的圖像資料可作為工作過程證明材料和物種鑒定參考材料。

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 服務流程

提交委托咨詢

檢測方案制定

支付檢測費用

郵寄檢測樣品

出具檢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