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次
2025-08-25
光伏組件電致發光檢測(簡稱“EL檢測”),是利用光伏組件(太陽能電池板核心部件)在通電狀態下產生“電致發光”現象,通過專業紅外相機捕捉其發光圖像,進而識別組件內部隱性缺陷的無損檢測技術。
光伏組件的核心是太陽能電池片(如硅基電池片),當給組件施加正向偏壓(通電)時,電池片中的電子與空穴會結合并釋放出紅外光。若電池片存在隱性問題,這些區域的發光會與正常區域產生明顯差異,通過分析圖像即可精準定位缺陷。
光伏組件電致發光檢測技術規范要求
NB/T11080-2023《光伏組件電致發光(EL)檢測技術規范》本標準規范規定了光伏組件電致發光(EL)檢測的檢測條件、檢測設備、檢測方法和結果判定。
本標準規范適用于晶體硅光伏組件現場電致發光檢測。涵蓋新建光伏電站組件驗收、在運電站組件巡檢及故障排查等場景,旨在通過檢測精準識別組件內部缺陷,保障光伏系統穩定高效運行。
(1)檢測原理:
光伏組件電致發光(EL)檢測基于半導體PN結原理。當對光伏組件施加正向偏壓,PN結內建電場被削弱,N區電子與P區空穴復合,以光的形式輻射能量,即產生電致發光現象。晶硅電池EL光譜峰值約1150nm,利用近紅外CCD相機捕捉該光譜,經圖像處理生成EL圖像,依據圖像特征分析組件內部缺陷。
(2)檢測條件
1、環境條件
溫度:檢測環境溫度宜在-20℃~40℃范圍內,溫度超出此范圍可能影響組件性能及發光特性,導致檢測結果偏差。例如,低溫下組件電阻增大,發光強度減弱;高溫時,本征激發增強,干擾缺陷識別。
濕度:相對濕度應控制在20%~80%,避免凝露。高濕度環境可能引發組件表面漏電,影響電流注入均勻性,使EL圖像出現異常亮斑或暗斑;濕度過低則可能產生靜電,損壞檢測設備與組件。
光照:檢測需在暗室或夜間低光照條件下進行,環境光照強度應≤10lx,防止外界光線干擾相機對組件發光的捕捉,確保EL圖像清晰可辨。
2、組件狀態
待檢測光伏組件應處于開路狀態,無遮擋、無污染,表面清潔,無灰塵、污垢、樹葉等覆蓋物,避免遮擋區域在EL圖像中形成偽缺陷。
確保組件電氣連接正常,無松動、腐蝕、斷路等問題,保證檢測過程中電流能均勻注入組件各部分。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

整體技術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