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次
2025-05-30
光催化材料及制品因其在光照射激發條件下產生催化作用,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可以長期有效分解有機污染物和部分無機污染物,具有廣譜抗菌、除臭、防污、分解空氣及水中有機污染物、自潔和可重復利用等特點。制成的各種功能性產品廣泛應用于空氣凈化、光催化抗菌、防污自動清潔、大氣污染治理和水處理等領域?。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檢測有哪些方法?
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檢測方法
?。ㄒ唬悠分苽?/p>
根據材料及制品的類型,將樣品裁剪或處理成合適的尺寸和形狀。例如,對于薄膜狀光催化抗菌材料,可裁剪成直徑約5cm的圓形;對于塊狀制品,切割成1cm×1cm×0.5cm的小塊。若樣品表面不平整,需進行適當打磨處理,以保證與菌液充分接觸。處理后的樣品需進行滅菌處理,可采用高壓蒸汽滅菌法(121℃,20分鐘),但要注意避免高溫對光催化性能的影響,對于不耐高溫的材料,可選擇紫外照射滅菌或環氧乙烷滅菌。
?。ǘ┚鷳乙褐苽?/p>
將活化后的菌種接種到液體培養基中,在適宜的溫度和搖床轉速下培養一定時間,使菌種達到對數生長期。以大腸桿菌為例,一般在37℃,180r/min的搖床中培養18-24小時。培養完成后,通過離心(4000r/min,10分鐘)收集菌體,用無菌生理鹽水洗滌2-3次,去除培養基殘留,最后用無菌生理鹽水調整菌懸液濃度至1×10?-1×10?CFU/mL(CFU:菌落形成單位)。
(三)接種與光照處理
將制備好的菌懸液均勻滴加到樣品表面,對于液體樣品,可將樣品浸泡在菌懸液中。確保樣品與菌懸液充分接觸后,將樣品放置在特定的光照裝置中進行光照處理。光照裝置需提供穩定的光源,光源的波長和強度應與材料設計的光催化激發條件一致。例如,以紫外光為激發光源的光催化材料,可采用波長為254nm,光照強度為1mW/cm2的紫外燈,光照時間一般為2-6小時。同時設置對照組,對照組樣品不進行光照處理,其他操作與實驗組相同。
?。ㄋ模┚溆嫈?/p>
光照處理結束后,用無菌生理鹽水將樣品表面或浸泡樣品的菌懸液充分洗脫,收集洗脫液。對洗脫液進行適當稀釋,采用傾注平板法或涂布平板法將稀釋后的菌液接種到固體培養基上。將平板置于適宜的溫度下培養一定時間,使細菌形成可見菌落。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在37℃培養24-48小時;白色念珠菌在30℃培養48-72小時。培養結束后,使用菌落計數器或人工計數的方法統計平板上的菌落數,并根據稀釋倍數計算出原始菌懸液中的細菌濃度。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

整體技術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