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新聞資訊
INFORMATION CENTER
除螨機除菌效果試驗方法及標準要求
  • 40次
  • 2025-06-06

  除螨機的除菌效果直接關系到其在實際使用中的表現。通過檢測,可以評估其在實際使用中的殺菌能力,確保產品達到預期的衛生標準,保障消費者的健康?。除螨機除菌效果試驗有哪些標準及方法?


除螨機除菌效果試驗


  除螨機除菌效果試驗方法


  (1)試驗菌種選擇:


  通常選用具有代表性的細菌作為測試菌種,常見的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


  (2)制備菌懸液:


  如同抗菌試驗中的菌懸液制備流程,將選定的試驗菌種接入適宜的培養基中。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常用營養肉湯培養基進行培養。在37℃的恒溫環境下,培養18-24小時,使菌種處于對數生長期,此時細菌活性高、繁殖旺盛。


  接著,運用無菌生理鹽水對培養好的菌液進行梯度稀釋,借助比濁法或細胞計數板精確測定菌懸液濃度,將其調整至標準規定的濃度范圍,一般為1×10?-1×10?CFU/mL,確保后續試驗的準確性與可重復性。


  (3)樣品處理及接種:


  選取除螨機與被清潔物直接接觸的關鍵部位,如吸口、滾刷、濾網等,作為除菌效果的測試樣品。若除螨機整體宣稱具備除菌功能,可將整機作為測試對象。


  對樣品進行無菌預處理,去除表面可能存在的雜質及微生物,避免干擾試驗結果。采用定量接種的方式,將制備好的菌懸液均勻接種在樣品表面,確保菌懸液能夠充分覆蓋目標區域。


  對于具有特殊結構(如紫外線殺菌燈、抗菌涂層)的部件,需保證菌懸液與這些除菌功能部位充分接觸,以便準確評估其除菌效果。同時,設置未經過除螨機處理但同樣接種菌懸液的對照組樣品,用于對比除菌前后微生物數量的變化。


  (4)開展除螨機除菌試驗:


  將接種后的樣品放置在模擬實際使用的環境中,溫度控制在25℃左右,相對濕度維持在50%-70%。啟動除螨機,按照產品說明書規定的正常工作模式和參數運行,如工作時長、吸力大小、移動速度等。


  若為整機測試,可在模擬的床墊、沙發織物等實際使用場景表面進行操作,模擬日常除螨清潔過程。在試驗過程中,需密切觀察并記錄除螨機的運行狀態,確保試驗條件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5)微生物回收與計數:


  待除螨機完成規定時間的工作后,使用無菌洗脫液(如含有吐溫-80的磷酸鹽緩沖液)將樣品表面殘留的微生物洗脫下來。通過稀釋涂布平板法或傾注平板法,將洗脫液接種至相應的固體培養基上。


  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分別選用血平板和伊紅美藍平板作為培養基。將接種后的培養基放置在適宜的溫度下培養,金黃色葡萄球菌在37℃培養48小時,大腸桿菌在37℃培養24小時。


  培養結束后,對培養基上長出的菌落進行計數。為確保計數的準確性,每個樣品需進行多次平行試驗,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


  (6)計算除菌率并判定結果:


  依據微生物計數結果,按照以下公式計算除螨機的除菌率:除菌率(%)=(對照組平均菌落數-試驗組平均菌落數)/對照組平均菌落數×100%。


  除螨機除菌效果試驗標準要求


  除螨機若明示具有除菌功能,同樣需遵循相關標準規范。目前,國內除螨機除菌效果判定常參考QB/T5363-2019《除螨機》以及GB21551.2《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抗菌、除菌、凈化功能》等標準。


  若除螨機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除菌率均達到99.9%及以上,則判定該除螨機在本次測試條件下除菌性能符合標準要求;若除菌率低于99.9%,則表明除螨機的除菌效果未達標,需進一步分析原因,如除菌功能設計缺陷、部件性能不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