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次
2025-09-30
在醫(yī)療、食品包裝、家居用品等領域,塑料及其他無孔材料的表面抗菌性能直接關系到衛(wèi)生安全與健康防護。2023年11月27日,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fā)布了GB/T31402-2023《塑料和其他無孔材料表面抗菌活性的測定》,該標準于2024年6月1日正式實施,替代了2015版舊標,成為當前塑料及無孔材料表面抗菌檢測的核心依據(jù)。
塑料和其他無孔材料表面抗菌檢測國家標準
GB/T31402-2023是我國針對塑料及其他無孔材料(如陶瓷、玻璃、金屬涂層表面等)表面抗菌性能檢測的“通用準則”,其核心目標是通過標準化的檢測方法,精準評估材料表面對細菌的抑制或殺滅能力,避免“虛假抗菌”“抗菌效果不達標”等問題,保障消費者健康與行業(yè)有序發(fā)展。
對于企業(yè)而言,符合該標準是產(chǎn)品進入醫(yī)療、食品接觸、嬰幼兒用品等高端領域的“敲門磚”;對于檢測機構,遵循該標準可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可比性;對于消費者,通過標準認證的產(chǎn)品意味著更可靠的衛(wèi)生安全保障。
1.標準適用材料類型:
塑料類:PP(聚丙烯)、PE(聚乙烯)、PVC(聚氯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常用塑料,如食品保鮮盒、兒童玩具外殼、醫(yī)用輸液器外殼;
其他無孔材料:陶瓷(如餐具、洗手盆)、玻璃(如水杯、實驗室器皿)、金屬涂層表面(如不銹鋼廚具涂層、電梯按鈕涂層)、樹脂板材(如醫(yī)院墻面裝飾板)等。
2.標準明確不適用范圍:
標準特別指出以下場景/材料不適用,需注意區(qū)分:
未經(jīng)抗菌處理的無孔材料(僅針對“經(jīng)抗菌處理”的材料);
建筑材料(如抗菌瓷磚、抗菌涂料,另有專屬標準)、抗菌紡織品(如抗菌面料,參考GB/T20944)、光催化材料及產(chǎn)品(需符合光催化相關標準);
不涉及“次級效應”評價,如預防生物腐蝕、去除異味,也不評估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
3.檢測方法流程:
GB/T31402-2023采用“貼膜法”(也稱“接觸法”)作為核心檢測方法,流程需嚴格遵循“接種-接觸-培養(yǎng)-洗脫-計數(shù)”五步:
接種:將定量菌液(通常為0.1mL)均勻滴在試樣表面,確保菌液覆蓋試樣中心區(qū)域;
接觸:用無菌聚乙烯薄膜(厚度10-20μm)覆蓋在菌液上,輕輕按壓,使菌液與試樣表面充分接觸(無氣泡),置于37℃±1℃、相對濕度≥90%的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h±1h;
洗脫:培養(yǎng)結束后,將試樣放入無菌洗脫液(如含0.05%吐溫80的生理鹽水)中,振蕩洗脫(振蕩頻率150-200次/min,時間10min),使表面存活的細菌全部進入洗脫液;
計數(shù):取洗脫液進行梯度稀釋,涂布到營養(yǎng)瓊脂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后計數(shù)菌落數(shù)(CFU);
空白對照:空白對照樣需與試樣同步進行上述操作,確保實驗條件一致。
結果判定:
標準明確以“抗菌率”作為核心判定指標,計算公式如下:
抗菌率(%)=(空白對照樣菌落數(shù)-抗菌試樣菌落數(shù))/空白對照樣菌落數(shù)×100%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

整體技術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