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次
2025-09-29
隨著人們健康需求提升的背景下,抗病毒涂料”成為建材市場熱門品類。而涂料的抗病毒效果并非憑空宣稱,需通過專業檢測驗證,其中檢測項目指標是判定產品是否達標的核心依據。涂料抗病毒性能檢測有哪些項目指標要求?
涂料抗病毒性能檢測項目指標
涂料的抗病毒性能檢測核心指標圍繞“病毒滅活能力”展開,所有檢測均需依據國家標準HG/T3950-2025《抗菌和抗病毒涂料》、T/CNCIA03002-2020《涂料(漆膜)抗病毒性能測試方法》等等進行,核心指標主要包括以下2項:
1.抗病毒活性率
定義:指經過涂料作用后,病毒存活數量與未接觸涂料的病毒存活數量的差值占比,是直接反映涂料“殺病毒能力”的量化指標。
檢測邏輯:將標準病毒株(如甲型流感病毒H1N1、冠狀病毒COVID-19)滴加在涂覆了待測涂料的樣板表面,在規定溫度(通常25℃±2℃)、濕度(50%±10%RH)下培養一定時間(一般為24小時),隨后檢測樣板表面剩余的活病毒數量,并與空白對照組(未涂覆涂料的樣板)對比,計算活性率。
合格標準:根據GB/T35265-2023要求,涂料對目標病毒的抗病毒活性率需≥99%,且檢測結果需重復3次以上,確保數據穩定性。若活性率<99%,則判定該涂料不具備“抗病毒性能”,不可標注相關宣傳語。
常見檢測病毒株:不同場景需求對應不同病毒檢測,主流包括:
呼吸道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冠狀病毒(如COVID-19、SARS-CoV);
常見致病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Ⅰ型、手足口病相關病毒(如EV71)、皰疹病毒等。
2.抗病毒持久性
定義:指涂料在使用過程中,經歷磨損、擦拭、老化等環境影響后,仍能保持抗病毒活性的能力,是判斷“抗病毒效果是否耐用”的關鍵。
檢測邏輯:先按標準檢測涂料初始抗病毒活性率(需達標≥99%),再模擬日常使用場景進行“加速老化測試”——如采用耐擦洗測試(按GB/T9266方法,擦洗500次以上)、紫外老化測試(UV照射168小時),之后再次檢測抗病毒活性率,觀察指標是否下降。
合格標準:經過模擬老化后,涂料的抗病毒活性率仍需≥90%(部分高端產品要求≥95%),否則說明產品“短期有效、長期失效”,無法滿足實際使用需求(如墻面、家具表面長期接觸摩擦的場景)。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

整體技術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