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次
2025-07-23
危險化學品的閃點是衡量其火災危險性的關(guān)鍵指標。它決定了該化學品在何種溫度下,其揮發(fā)出的蒸氣與空氣混合后,遇火源能瞬間閃燃。這一特性對于危險化學品的生產(chǎn)、儲存、運輸和使用環(huán)節(jié)的安全管理極為重要。例如,在儲存環(huán)節(jié),了解化學品的閃點可確定合適的儲存溫度和儲存方式,避免因溫度過高引發(fā)閃燃,進而導致火災或爆炸事故。危險化學品閃點檢測有哪些方法及標準要求?
危險化學品閃點檢測方法
1、開口杯法
克利夫蘭開口杯法(ClevelandOpenCup,COC):
原理:把危險化學品樣品放置于敞口的克利夫蘭杯內(nèi),以特定速率均勻加熱。同時,使用點火源(如標準尺寸的火焰)在樣品表面上方一定距離,按規(guī)定時間間隔周期性地劃過。當樣品受熱揮發(fā),其蒸氣與周圍空氣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氣,在某一溫度下,混合氣遇點火源發(fā)生瞬間閃燃,此時記錄的溫度即為該化學品的開口閃點。
適用范圍:主要適用于閃點較高的危險化學品,如某些重質(zhì)潤滑油、瀝青等。這類化學品在敞開環(huán)境下,揮發(fā)相對較慢,需要較高溫度才會形成可燃混合氣,COC法能較好模擬其在實際使用或儲存中可能遇到的敞開式環(huán)境。
2、閉口杯法
賓斯基-馬丁閉口杯法(Pensky-MartensClosedCup,PMC):
原理:把危險化學品樣品密封于特定的閉口杯中,杯內(nèi)配備加熱裝置、攪拌裝置和點火裝置。在加熱過程中,樣品不斷揮發(fā),與杯內(nèi)空氣逐漸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氣。通過精準控制加熱速率,按一定溫度間隔,在中斷攪拌的短暫時刻,將點火源引入杯內(nèi)混合氣中。當混合氣濃度達到可燃范圍且溫度合適時,遇點火源發(fā)生閃燃,此時記錄的溫度即為閉口閃點。
適用范圍:常用于閃點較低、揮發(fā)性較強的危險化學品,像多數(shù)有機溶劑、汽油、煤油等。在實際應用中,這些化學品多在相對密閉的容器或空間中儲存與使用,閉口杯法能更準確地反映其在這類環(huán)境下的火災危險特性。
危險化學品閃點檢測標準規(guī)范要求
一般來說,閃點低于60℃的液體被歸類為危險化學品。部分化學品即使閃點≥60℃,若具有其他危害特性如毒性、腐蝕性等,仍可能被列入?;纺夸?。
根據(jù)《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危化品按閃點還可進一步分為甲、乙、丙三類:
甲類危化品:閃點小于28℃的液體,如汽油、乙醇、丙酮等。
乙類?;罚洪W點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體,如松節(jié)油、煤油等。
丙類?;罚洪W點大于等于60℃的液體,如柴油、潤滑油等。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gòu)。

整體技術(shù)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