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新聞資訊
INFORMATION CENTER
地毯抗微生物活性測定標準規范要求
  • 11次
  • 2025-07-21

  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會分解地毯纖維,導致地毯出現霉變、破損、變色等問題,縮短其使用壽命。測定并確保地毯具有一定的抗微生物活性,能減緩微生物對地毯材料的侵蝕,延長地毯的使用周期,降低更換成本。地毯抗微生物活性測定有哪些標準規范?


地毯抗微生物活性測定


  地毯抗微生物活性測定標準規范要求


  GB/T23164-2008《地毯抗微生物活性測定》于2008年12月30日發布,并于2009年9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首要適用于新生產出來的地毯產品,用于精準測定其對微生物的抵抗能力,判斷地毯在投入使用初期,面對常見微生物時,是否具備良好的抗微生物活性,這有助于消費者在選購時,依據標準判斷地毯在衛生性能方面的初始狀態。


  1)地毯抗菌活性測定要求:


  菌種選擇:通過評估地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包含新增的大腸桿菌ATCC29522)的抵抗力,來衡量地毯的抗菌能力。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廣泛存在且具有較強致病性的細菌,常出現在人體皮膚、鼻腔等部位,也容易在日常環境中污染地毯。而大腸桿菌在人和動物的腸道中大量存在,隨排泄物排出后,可能污染地毯等環境表面。


  測試原理:將測試地毯試樣,以及相應未經抗菌整理的相同材質的地毯控制樣,緊密地貼在營養瓊脂上。經過特定時間的培養后,觀察測試樣下面以及周圍細菌的生長情況。若存在未能生長細菌的空白區域,此區域便顯示出試樣的抗菌活性。空白區域越大,表明地毯對相應細菌的抗菌效果越好。


  2)地毯抗真菌、抗藻類活性測定要求:


  菌種及藻類選擇:通過評估地毯對黑曲霉和綠藻的生長抑制作用,來測定地毯的抗真菌、抗藻類能力。黑曲霉是一種常見的霉菌,在潮濕環境下容易在地毯等材料上生長繁殖,不僅可能損壞地毯材質,還可能產生異味、釋放孢子影響人體健康。綠藻則常在潮濕且有光照的環境中生長,如果地毯處于類似環境,如靠近窗戶且易受潮的區域,就可能受到綠藻的侵襲。


  測試原理:與抗菌活性測定類似,將地毯試樣與對照樣放置在適合黑曲霉和綠藻生長的培養基上,經過一段時間培養后,觀察黑曲霉的菌絲生長情況以及綠藻的繁殖狀況。若地毯試樣周圍黑曲霉的菌絲生長稀疏,或者綠藻的繁殖數量明顯少于對照樣區域,說明地毯具有較好的抗真菌、抗藻類活性。